第(3/3)页 “我得承认,当我看到那篇法语写的《项链》以及翻译过来的那些俄国短篇的时候,我完全震惊了。在这之前,我几乎认为俄国不存在文学,当然,我也并未过多关注这件事。但我确实在那些中看到了俄国文学的闪耀之处。 可是现在呢?正在连载的这部长篇又是怎么回事呢?充满了荒唐、离奇的想法,为了情节上的曲折已经完全看不到此前那些当中的珍贵的东西了,莫非那位俄国作家已经止步不前,只能写写现在这样的了?” “尊敬的先生。” 面对巴尔扎克既有实话又有点嫉妒的激动话语,屠格涅夫努力回忆了一下之后,便试图还原米哈伊尔曾经说过的话:“他说这些作品也有它们的价值所在,而且只要他想,他想写什么便能写出什么。” 假如听到了这句话的米哈伊尔:“?” 我没说过 可惜米哈伊尔是听不到了,但此时此刻的巴尔扎克却是听得清清楚。 巴尔扎克:“???” 俄国什么时候出了这样的人物? 狂妄! 听到这样的话,巴尔扎克感觉自己的血液在不停地往上涌,在头晕目眩了一阵之后,巴尔扎克终于是挤出了一句话:“只用嘴巴可写不出扎实的。” “所以他前不久又寄给了我一篇。” 屠格涅夫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稿子继续道:“纯法语,他说既受到了您的作品的启发,同时也是对于资产阶级社会的一次预言。” “那我或许得好好听一听了。” 面对这一环接着一环的事件,即便那位青年依旧远在俄国,但是不知为何,巴尔扎克还是感觉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对方的气息,但现在肯定还不是听的时候,于是一时之间,巴尔扎克只能是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着便是等待着这场文学沙龙的开始。 而屠格涅夫和巴尔扎克的这场对话,旁边的一些作家那也是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在为那位远在俄国的作家的狂妄感到咋舌的同时,也是不由自主地就期待起了那篇法语的内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