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1.食官令:除陵园令外,汉朝各个帝王的陵墓还有食官令一人,官秩六百石,负责在每月的望日(月中之日,即十五日)和晦日(月末之日,即小月二十九日,大月三十日)祭祀各自陵墓的先帝。《后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望晦时节祭祀。”食官令之下还有食官丞一人,官秩三百石。 光禄勋: 《后汉书·百官志二》:“光禄勋,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宿卫宫殿门户,典谒署郎更直执戟,宿卫门户,考其德行而进退之。郊祀之事,掌三献。丞一人,比千石。” 光禄勋官秩中两千石。光禄勋有两大职责:一,负责皇宫内(包括宫门)的守卫,为皇宫内的卫士(执戟)安排值班表。二,总管朝廷中除尚书郎、侍郎以外的各种郎官(郎官是京官之中人数最为庞大的一个群体,下文详解);皇帝召见三署郎(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所属的郎官,下文详解)和三署郎进见皇帝,都要通过光禄勋;光禄勋也负责各种郎官(除议郎、尚书郎外)的选拔和任免。此外在郊外祭祀的时候,光禄勋负责三献(三献礼中的第三献,即第三次向祭祀的对象敬酒)。 光禄勋的前身为郎中令,郎中令为秦朝所置。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一零四年),郎中令更名为光禄勋。《汉书·百官公卿表》:“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建安十八年(二一三年),曹操在魏国(汉朝的诸侯国)之中设置了郎中令,曹丕称帝后,延续了汉制,仍为光禄勋。另,汉朝各诸侯王的下属也有郎中令,此郎中令和光禄勋极易混淆,如受董卓指使毒杀汉少帝的李儒是弘农王的郎中令,而非汉朝的九卿。《后汉纪·卷二十七》:“李傕举博士李儒为侍中,诏曰:‘儒前为弘农王郎中令,迫杀我兄,诚宜加罪。’辞曰:‘董卓所为,非儒本意,不可罚无辜也。’” 一八七年五月,灵帝以光禄勋丁宫为司空。丁宫之后,刘弘任光禄勋一职。 一八八年八月,灵帝以光禄勋刘弘为司空,荀爽继任为光禄勋。 一八九年十二月,献帝(实际为董卓)以光禄勋荀爽为司空,赵谦继任为光禄勋。 一九零年二月初五,献帝(实为董卓)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赵谦之后,一九一年左右,宣播(《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记为宣播,《后汉书·董卓列传》中记为宣璠,应该是同一个人)应继任为光禄勋。《后汉书·董卓列传》:“卓讽朝廷使光禄勋宣璠持节拜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乃引还长安。” 宣播之后,刘渊为光禄勋。《资治通鉴卷六十一》:“(一九五年)三月,丙寅,……汜留杨彪及司空张喜、尚书王隆、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廷尉宣璠、大鸿胪荣郃、大司农朱儁、将作大匠梁邵、屯骑校尉姜宣等于其营为质。”刘渊此后并无记载。 刘渊之后,邓泉(《后汉书》中名为邓泉,《资治通鉴》中名为邓渊)继任为光禄勋。一九五年十一月,邓泉在李傕等人和杨奉等人的交战中被杀。《后汉书卷九》:“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光禄勋邓泉、廷尉士孙瑞、廷尉宣播、大长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俊。”李傕、郭汜为祸朝廷之时,京中形势动荡不安,官吏任免无常,关于这段时间的史料也多有遗失。 邓泉之后,一九八年,桓典为光禄勋,二零一年,桓典于光禄勋任上去世。 郗虑为光禄勋。郗虑于二零八年(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被献帝(实际曹操)任命为御史大夫。同年九月左右,曹操以蒯越为光禄勋,二一四年,蒯越病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