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铁齿铜牙李忽悠-《回到三国当黄巾》


    第(2/3)页

    “相信你”董卓脸上的表情很是好笑,拍拍夜无回的肩膀。

    “十日后见”夜无回说话间已经人在数丈之外,他的话却传到了董卓耳中,“对了,提前祝董公灭了丁原这个心腹大患,得猛将吕布”

    “呵呵,还是不肯叫我主公”董卓盯着夜无回消失的地方自言自语道,“真是个奇怪的男人啊”

    吕布营帐中。

    “贤弟,你这是干什么”李肃被五花大绑着,完全不明白为什么吕布要绑自己。

    “干什么”吕布一把揪住李肃的衣领,拿方天画戟抵着李肃的脖颈,“我敬你是我师兄,你竟然来行离间之计,父亲待我恩重如山,你却诱引我背主求荣我吕布虽然不学无术,但又岂是那种狼心狗肺、无情无义之人”

    “哈哈哈哈”李肃面对眼前的凛冽戟锋,不仅毫无惧色,反而仰天大笑。

    吕布喝道:“死到临头,你还笑得出来”

    李肃看向吕布,厉声道:“我笑你识主不明,贤愚不分,忠奸不辨,亲仇不知,不谋大义,不观天下大势,枉称英雄”

    “你且说”吕布坐到席上,将方天画戟横在身前,指着李肃道,“我如何识主不明,如何贤愚不分,如何忠奸不辨,如何亲仇不知,如何不谋大义,如何不观天下大势,又如何枉称英雄若不能令我心服口服,定叫你身首离异,血溅当场”

    李肃挣开士兵,正了正身形,傲然说道:“世人都说董卓面善心狠,手握重兵常有不臣之心,却不知道董卓最是礼贤下士,功必赏,过必罚,令行禁止,秋毫无犯,世人又道丁原公忠体国,受使不辞难,除恶务必尽,却不知道丁原假公济私,赏罚不明,用人唯亲,剿寇不力,招兵买马方是有不臣之心,这难道不是贤弟识主之不明

    “当初嗣立天子,满朝公卿明知太子为一庸人而执意立为皇帝,他们居心何在董公心念汉室,领兵勤王,何错之有天下之大,却鲜有识董公之明断者,丁原以扶立汉室之名,而实际是欲汉室之不振啊,贤弟不明所以,这难道不是贤弟贤愚之不分

    “丁原既然不识得董公的明断也就罢了,反而说董公的大忠是大奸,真是缪不可及他所谓的忠心,其实就是愚臣的愚忠,盲目遵礼,不知变数,所谓愚忠,虽然也是忠但于汉室毫无益处,这种忠心所带来的恶果比大奸更严重这难道不是贤弟忠奸之不辨

    “再者,至亲者,天地,父母,君上,至仇者,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者,董公爱敬贤弟,金珠宝马不能略表其情其义于万一,这份诚心甚于君上,过于父母,天地可鉴丁原此人,一不能展贤弟驰骋天下之志,二不能扬贤弟纵横四海之才,既然任用贤弟却又怀疑贤弟,这是何道理贤弟不明白此事,反而助丁原而与董公为敌,是令亲者痛仇者快,这难道不是贤弟亲仇之不知

    “董公一向没有远名,却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想人之所不敢想,为人之所不敢为,不惜甘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不惜被愚者冠以乱贼之谓,恶名加身,但为大义之所在,虽千万人,独往矣。普天之下,无如董公之高风亮节,放眼四海,孰知董公之大义忠心公道自在人心,历史自有公论,后世之辈,方知董公之用心良苦,我辈愚人,谁解董公之国士无双李肃冒昧,这难道不是贤弟大义之不谋

    “历史大道,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天子幼弱,汉室不兴,董公想扶之振之,给朝廷来次大换血,试问贤弟,这是乱世的贼子还是救世的治臣贤弟说丁原待你之恩德重如泰山,可又知道董公敬你之高义大义青天泰山虽然高远险峻,何比万里之朗朗青天父子私情何比天下公义这难道不是贤弟天下大势之不观吗

    “贤弟有此六失,难道不是枉称英雄何去何从,贤弟请自便,我今天既然来了,就没打算活着回去,请动手吧”

    说完,李肃眼睛一闭,慨然等死。

    听了李肃这番话,吕布陷入了沉思,一扬手,士兵都退了出去。

    李肃挣开眼,看着犹豫不决的吕布,知道自己的话起到作用了,于是又说道:“愚兄无能,怎么可能有刚才那样的高论,这话其实是师傅要我转告与贤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