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治你-《领导》


    第(2/3)页

    按照常理,党员代表,应该听党的招呼才对,可是,具体到仁江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近十几年来,仁江本地干部的出路越来越窄,书记和市长基本都是外来的空降兵,本地的领导干部最多也就是爬到副厅级,然后就转往人大或是政协去了。

    本地的干部对上边的怨气很大,这是临上任的时候,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龙光喜给王学平的一个忠告。

    干翻一个殷干城不容易,可是,要消弥本地干部对外来空降兵的敌视,就更难了,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王学平心想,难怪姜子龙要把他安排到这么一个干部情况复杂的地方来锻炼,敢情,这块骨头的的确确不好啃啊

    殷干城磨蹭了好一会,终于在市政府大院门口露面了,他刚说了没有两句话,王学平就听窗外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吼声,“我们不和骗子谈……”吼叫声一浪高过一浪。

    骗子,嗯,有点意思了,王学平见钟大海坐立难安,就笑着扔了支烟给他,说:“老钟啊,别急嘛,坐下来抽支烟,提提神。”

    钟大海接过烟,侧着身子坐到了王学平的对面,点烟的一瞬间,钟大海忽然想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殷干城和市电子一厂那种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瓜葛,市里边传得沸沸扬扬,机关的干部们几乎无人不知。

    莫非,王学平已经知道了什么内幕,故意把殷干城送出去顶包?

    钟大海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冷汗立马顺着背心淌了下来,如果真给他猜着了,那么,面前这位王少帅的城府,未免太深了一些吧?

    按照钟大海的理解,王学平应该采取的是,谁惹的祸,谁就去解决掉;谁家的娃,谁抱走的策略,等着看殷干城的处理结果。

    面对着眼前群情激愤的下岗职工们,楼下的殷干城,憋了一肚子火,想发却没地方供他发泄出来。

    殷干城不是刚进官场的菜鸟,王学平安排他出面处理市电子一厂闹事的事情,正可谓得其人也,打的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的主意。

    别人不清楚,殷干城心知肚明,原本红红火火的市电子一厂,之所以走到了彻底没落的地步,幕后全都是他一手操纵的。

    其实,殷干城从中倒真没有捞多少好处,大头全让省委副书记叶烈光的公子叶晶明给拿走了。

    殷干城送出去的好处不少,可是,叶晶明的承诺却完全没有兑现,登上了代市长宝座的并不是他,而是插队空降而来的王学平。

    鱼没吃着,还惹了一身腥气,殷干城现在别提有多窝火了

    对于王学平出手将他给推了出来,殷干城着实是有苦难言呐

    王学平刚上任不久,按照前任的帐,后任不理的官场基本潜规则,市电子一厂的事情,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换句话说,王学平可以利用不熟悉情况作位由头,把善后处理的问题,交给殷干城,而殷干城则无法推给王学平。

    “同志们,你们要理解一下政府的难处啊,这些年,咱们市政府给电子一厂的支持力度确实不小啊……”殷干城的话没说完,人群里忽然有人高声叫道,“殷干城,你自己摸着良心说,你骗了我们多少次了,至今有一项承诺兑现了么?”
    第(2/3)页